偷聽Yaboo:偷聽大學生,想到巧克力核桃蛋糕

前幾天看到了一篇文章寫到,去咖啡店在生理上真的有助於工作,原因是Blabla……其實我也並不很在乎,我又沒要為此發paper升等,只不過想要在吃昂貴的三明治的時候,能夠減少一點罪惡感罷了。

不過今天沒有吃昂貴的三明治,今天點了奶酒拿鐵,然後聽說人們平均攝取的堅果類食品太少,且堅果類有很多營養,我只好也點了巧克力核桃蛋糕。#urwhatueat

img_1386

今天偷聽到外國大學生聊天。兩個都是從美國來台灣念書的男性,大概是約好來咖啡廳先消耗一點時間,然後之後再去一個更大的聚會。我猜大概是網路上認識,今天才第一次見面,因為他們都有稍微先介紹一下自己在讀什麼。有一個是讀經濟學、還修西班牙文的白人,另一個好像是商學院的不知什麼系,皮膚比較黝黑,但我不敢擅自判斷族裔。

皮膚黝黑的那位個性冷靜,或者正在儲備晚一點跟女性交流的精力與幽默感(我猜啦)。另一位白人就很活潑了,某種程度坐在他們旁邊,就好像看伊索寓言的《螞蟻與蟋蟀》。

比較活潑的那位不斷分享,他說自己想要從事外交工作,所以才又學了西班牙文。不過談到語言,他不禁感嘆:學中文真難啊,完全是不同的語言,還說自己基本上已經放棄了,講話的態度非常活潑。其實這種幽默感,通常是還沒有放棄過什麼事情的人才有的。聽他們說話會感覺,他們認為自己什麼都做得到。

大學中,可以接觸到很不錯的知識,會覺得自己的見識一下子增長了,當然也就對自己有不同的期望。不過,難道過了大學之後,這種魔力就必定會消失?我想到之前有朋友問:是不是應該再進修、轉換跑道?結果被另一個人回應:「那你到時候讀完都幾歲了?你要當高年級實習生喔?」台灣就是這樣,受到這種年齡的想像的限制,就連《高年級實習生》很明顯不是拍來羞辱中高年齡實習生的電影,都還是被台灣人挪用拿來揶揄人。

也有人打算反抗對於年齡的既有想像,那就得提到一首詩: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》,之前算是有點紅,很多勵志的文章都會引用它。但我個人覺得,這首詩不是還在鼓勵你預設自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?而且還是因為命運的安排?東京跟紐約都有星期五的下午五點,只是不會同時到來;然而,可不是人人的人生都會有一站叫做「當上CEO」,並不是到了某個時候,自己就會自然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,更不用說幸福。

講遠了。偷聽大學生不知怎地讓我認為:《高年級實習生》、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》式的價值觀,或者「你都N歲了,也該XX了」的價值觀都不是答案。想做就去做,但準備好付出代價,準備好犯錯,準備好在某個時候跟其他人好好承認:我其實很久沒打開我的語言app了,我還買了兩年會員呢,算了,反正離我購買的時候好像也超過兩年了(此為設計對白,非本文作者)。但承認這種事情之後,還是努力做某些事情。

當然啦,今天偷聽到的大學生也有可能就一路順利達成所有目標,我也不是在詛咒他們什麼。我的意思是,我們不能永遠像大學生一樣活著,也不用好像例行公事一樣結婚生子買車買房,然後再把長袖POLO衫的袖子圍在鎖骨附近就結束了。人生是一種連續性,就像新年新希望作為一種幻覺,就像時區只是我們用來看見時間的故事,就像我一開始為自己眼中的人貼上「大學生」的標籤,不管你幾歲、在哪裡,打算做什麼,別忘了這一切都是取得快樂跟滿足的工具,不能用就要改用別的工具,別為了工具不稱手而怪罪自己。

更重要的或許是這個:你會時不時想要得到一些快樂或滿足,而你總是值得──儘管你常常得不到,但那是兩回事。

最後補充一下,這家的飲料跟蛋糕都很讚,還有貓。不要太常來,因為我想常常來。然後,也許不是今天,但也有點想吃草莓巧克力。草莓有大量的維生素、有機酸及礦物質。

 

發表留言